知乎上线了文章目录功能,懒得看前面干货的知友可以直接点击跳转后面的推荐总结部分,文章每月更新。
个人碎碎念
嘀哩嘀哩又嘀哩,作为一名厨房老司机,老赵前段时间发布了菜刀的选购攻略,现已收获点赞2100+,收藏5700+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菜刀讲完了,这时候菜都切好了,就等着下锅了,该聊一聊这口中厨里的C位担当:炒锅。
中式菜肴的灵魂是火候,想要炒出有灵魂的味道,还是需要这口炒锅,一口好锅无论是爆炒还是烹汁,煎还是炸都要舒心。作为一个饭店里上过灶,我媳妇九年来都没换过的御用大厨,我在此保证:说人话,看得懂。
声明:本篇文章完全由本人原创,全文手打,不接受转载,演绎等行为,文章经常性更新。我很清楚大家都是三连得兵,看完后感觉有帮助,希望得到点赞支持。
我知道你懂的碎碎念已结束,不多说了,上锅!能炖自己的那种,全文9000字,阅读大概5分钟。关于这口锅,我真的能说这么多,不是论文,有趣易懂。
看完之后,这锅界的第二把交椅,就由你来坐了,看完之后,炒菜还是粘锅、出水,你来打我,找不到我,关注一下,发你地址。
PS:大家如果有任何的问题,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,老赵都会认真的解答。大家的一个问题解答后,可以解决很多知友的疑问。
更新:之前评论区和私信不少朋友询问关于不锈钢厨具、蒸锅、奶锅、雪平锅的选购问题,这篇完整全面的文章攻略来了,看完这篇攻略,有需求的可以点击跳转,感觉有用希望点赞三连支持一下下。
更新:煎锅的攻略已经写完了,之前评论区有人催着让写,这回它来了,有关煎锅的选购问题,可以看看这篇,相关疑问可以在这篇文章评论区提出来。
一、哪种炒锅材质才是最优解?
1.1除了材质还有那些因素需要考虑
在讲材质选择之前,我们先调换一下顺序,先来看一看除了材质以外,需要考虑的因素。我归纳了三点,各位大爷……咳咳,看官请看。(因为材质部分有点过于干货,希望你先看到点Q弹的)
这么丑的思维导图,我怕你是没有见过尺寸选择:尺寸决定了大家能不能吃饱的问题,口径大小决定了锅的容量,家里人多尽量选择32cm以上,添丁进口,亲朋好友来访能用的开,但口径越大、重量越大,这一点要量力而行。新手入门或者家里人少,口径建议32cm以下,够用,而且小白也好练手,一锅菜炒废了,量也小,硬着头皮也吃得下。重量选择:这个选项决定了,炒个菜下来,是大汗淋漓,没有食欲,还是清清爽爽,胃口大开。我现在使用的这口油锅是1.37kg,很轻便使用起来很舒服。建议不超过1.6kg为好,女孩子或者力气小,可以更轻一些。做饭不是健身,是件开心事,轻轻松松的,太累不值得,那些健身也很开心的,快快走开,我肚子上的肉,不喜欢你们。锅的深度:这个选项呢,大的影响没有,主要是为了凑数,手动狗头。但深一点的锅好,对颠勺更有好,颠起来更舒服,不会迸溅。不会颠勺的,翻动食材的时候,地方够大。大家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来,有时候也不要贪大、太大的重量肯定提升,最后炒菜累的是自己。
1.2炒锅的材质选择,哪一个才是最优解
常见炒锅材质一个材质能不能做成炒锅,那还真就是看“天赋”了,中式烹饪特别重视火候。甚至可以理解为,大部分情况下,我们都是在爆炒,尤其很多烹汁的菜肴,从下锅到成菜可能也就几秒钟就完活啦。
这时候材质的“天赋”就得合格,不然怎么成为合格的打工锅。
什么是炒锅的天赋:
一、“导热性”要好,上火热的快,升温迅速,离火、小火也容易降温,说白了就是更容易控制火候,爆炒、小炒都不怕。导热性好的另一点优势,就是锅的整体升温更均匀,不会一个局部温度过高,而其他部分又不够热。
二、蓄能(比热容)还要适中,蓄能主要影响也还是火候灵敏度的问题,适中的比热容对于火候
发表回复